刘颖笛委员:
鄂州市政府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以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充分运用政府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和杠杆作用,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直投和基金投资工作。
一、政府投资基金的整体情况
2015年10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鄂州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设立与运作实施方案(试行)和鄂州市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将总规模3亿元的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三项资金”整合为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2016年4月,市政府印发《鄂州市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建立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以下简称科技引导资金),其中5亿元按照市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原则以直接投资和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创业发展;5000万元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短期续贷周转资金;3000万元设立科技型企业“资金池”,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门扶持政府重点推荐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保证金);2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按照最高不超过企业融资成本50%的比例进行贴息。
二、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成效
(一)基金招商赋能鄂州产业发展。运用政府引导基金,通过设立参股子基金及产业基金,撬动国家、省级、社会资本对我市投资总规模达近百亿,其中与省级平台共同设立的军融基金,通过市级引导基金出资6400万元,撬动国家、省级等财政资金1.75亿元,为我市引进珠海南特项目在我市投资。通过与临空与产业基金合作,为我市引进总投分别为15亿元和12亿元的明理产业园、上海英佛曼纳米涂层项目。与武汉东湖高新区上市企业康圣环球共同发起设立了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通过市级引导基金出资6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4亿元,为我市引进近20个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运用政府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级直投项目,实现一级放大3.47倍,引导基金重点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基本实现了我市重点产业、各功能区域的全覆盖。
(二)科技创新驱动成果丰硕。利用引导基金直投,通过与武汉高校深度合作,先后为我市引进科技创新项目18个,科创项目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项目及人才支撑,创新发展的“加速器”作用凸显,产业发展“倍增器”效应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直接投资的18家科创项目总市值已超过80亿元,共计实现产值10亿元,上缴税费2463万元,为我市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00余人,聚集高端研发人员536人,新增发明专利500余项。通过高效成果转化,已孵化出精微视达、行云科技、迪洁膜、拓材科技等一批高新科技企业16家,其中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5家,省“科技助力经济2020”项目4家,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补助项目3家,鄂州市“33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1家,鄂州市科技计划项目8家。
(三)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培育作用持续发挥。以市级股权引导基金为抓手,参与各大新区产业建设,通过“股权+债权+担保”的方式,依托科技创新市校合作机制,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工研院,培育一大批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转化在鄂州,产业、资本、资源聚集带动效应明显,在科技创新孵化项目的带动下,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313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省排名由排名垫底进入前三,梧桐湖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国家级孵化器认定,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下一步打算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引导基金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投资导向性,根据政府引导基金的职能职责,加强以政府产业布局为导向,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大对我市产业投资力度,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继续做大做实市级股权引导基金规模,做多子基金数量,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的资本和产业导入地撬动作用,围绕生物医疗、临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光芯屏端网”等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为我市产业发展贡献基金力量。
(二)加强联动机制,做大产业基金规模。利用市级股权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与各方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对外寻求省级引导基金支持,同时与银行、险资、央企、国企等社会资本对接,对内加强市区间联动,撬动各方力量共同组建专项产业基金,做大我市产业基金规模,为我市、各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提供资金及资源支持。拟与省投资引导基金、武汉市级资金和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咸宁市等地合作成立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基金,扶持都市圈各市区地方产业,进一步放大基金杠杆效应。
(三)聚焦重点产业,加大与武汉区域、高校合作力度。充分发挥鄂州市地理区位优势,通过在武汉建立鄂州离岸科创中心,深化武鄂合作,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设立围绕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产业基金,深化市校合作机制,利用前期与华科、武大等高校合作的基础,深度挖掘武汉高校资源,加速高校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构建“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鄂州,孵化在武汉、加速在鄂州,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鄂州”的协同发展模式,利用产业基金赋能武鄂两地产业发展。
鄂州市财政局
2024年8月29日